人才人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人才人事 -> 正文

【强师德·铸师魂】汪永平:守学者之心 精匠人之技 筑师者之魂

时间:2024-03-15 浏览量:

汪永平,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教授,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系主任。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常年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汪永平注重在课堂中以人文关怀彰显理论课的温度,以学理阐释呈现理论课的深度,以新颖手法 展现理论课的力度,追求以“温度”“深度”“力度”温暖、吸引和感化学生,春风化雨。为了服务课堂,汪永平长时间大尺度广范围进行教学拓展,持续组织“红色工业文化研学”“改革开放口述史”等第二课堂,通过探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认同感与体验感。严于律己,遵守师德规范,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温度、深度、力度,《纲要课》三度育人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汪永平注重以人文关怀给课堂注入温度,以学理性彰显理论课的思想魅力与深度,以内容与手法的别具一格给学生带来独特的课堂体验,在温度、深度和力度的三重维度中温暖学生、吸引学生、感化学生。以新颖的“三度模式”,汪永平老师践行着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理念,厚植着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

1.以温度温暖学生。在课堂上,汪永平老师尽量从人文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抽象的理论课变为有温度有情怀的艺术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别开生面、不拘一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比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她会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置教学环节,“如果让你穿越百年历史,回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你最想成为哪个风云人物?”,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由学生在深入研究后对问题进行讲述、发表观点。在讲述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的时候,课程则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收集和朗诵毛泽东的长征组诗,收集海外记者如埃德加斯诺等对红军长征的评价,引导其学习长征精神。有学生谈道:“在汪老师布置文艺作品作业时,起初我并没有概念,但是看到其他同学认真制作出的作品后,我不但有了自己的方向,也感受到了其中洋溢的温暖与感动。”

2.以深度吸引学生。汪永平老师在授课中注重课堂内容的学理性,以经典理论为经,以学术界最前沿的成果为纬,以深刻的内容展现深刻的思想,于深刻处展现理论课的内在魅力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具体做法是结合课程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事先准备,并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学生大多有备而来,发言积极踊跃,内容也都比较深入。由于老师的深刻剖析和课堂中的深度参与,学生普遍觉得有独特的体验感和很强的获得感。他们评价:“在常规课程教学中,汪老师始终都注意将深刻剖析的讲解与同学们参与相结合,设置了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站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更是让我们在科学学习基础之上有了自己深入的思考,一举多得,我在其中也收获颇多。”

3.以力度感化学生。汪永平老师认为思政课教师既应该拥有思想家的深度,追求内容的深刻与思辨;又应该像工程师,追求“工匠精神”的敬业与专注。她在授课中会注意课堂效果的冲击力,既注重思想的启迪,又注重知识的拓展,追求把引人入胜的内容用混合式教学法呈现出来,展现思想的力量,最终达到价值观塑造的目的。曾有学生言道:“君可闻此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君可品这佳肴,与我辈一同鼓瑟吹笙?在这个不一样的课堂里,或许我们都有些许不适应,但克服了这些阻碍之后我们终将懂得,正是这些不寻常才让我们有了不同寻常的收获。”

探研红色工业文化,化育“为国铸剑”精神

作为一个在“156工程”企业成长起来的军工子弟,作为一个在“为国铸剑”的大学里度过人生黄金年华和大部分生命阶段的学者,汪永平老师对于红色工业文化的研究更是怀着强烈的兴趣,对于红色工业文化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她通过开展红色工业文化社会实践、举办红色工业文化学术论坛、成立红色工业文化研究联盟、撰写工业史专著和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红色工业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化育红色工业“为国铸剑”精神,培育“总师”型人才。

1.开展一系列红色工业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培植学生的工业精神,加强城市记忆。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思践悟勇担当”活动的推动下,2023年6月,汪永平老师组建“参访工业遗存 赓续红色基因”团队,带领学生先后赴“大华·1935”、西安老钢厂和西安电影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工业遗址进行参观调研,体悟城市记忆,赓续红色精神。2023年8月,学院再次组织“探工业遗址 访工业企业 植工业精神——巡礼陕西工业文化90年”实践团队,前往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中国工合纪念地、航天六院旧址、灵官峡铁路博物馆等工业遗址以及西安比亚迪、隆基绿能、航天六院等著名企业开展社会考察。汪永平老师带领学生回眸陕西工业发展90年的峥嵘岁月,领悟陕西工业人在战乱年代的“极限处境”下所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在面对孤立隔绝与封锁环境所体现出的无私奉献与坚韧持守的高尚境界,以及改革开放后陕西工业人所体现出的创新求索与奋进拼搏的进取意志。学生由此认识到一部陕西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首中国人战胜外来侵略、追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逐梦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悲壮史诗。该项目在2023年10月获得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学工部颁发的“学思践悟勇担当”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举办“红色工业文化研究”学术论坛,推动成立“红色工业文化研究联盟”,增进学界交流。为了研讨中国红色工业的精神谱系,探源红色工业的历史文脉,解析红色工业的文化资源,论述红色工业的实践逻辑与未来图景,汪永平老师于2022年、2023年举办了两届“红色工业文化研究”学术论坛,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会交流。全国50余所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文化纵横》杂志社、科学出版社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围绕红色工业文化的理论动态与实践逻辑进行深入探讨,对红色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汪永平老师推动促成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与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合,成立了“红色工业文化研究联盟”。联盟旨在全面促进红色工业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稳步推进红色工业文化研究的高水平发展,提升红色工业文化人才培养水平。

3.积极深化“红色工业文化”研究。2023年初,汪永平成立“红色工业文化研究”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机电学院和力学与土木学院。团队成立后,受邀参与完成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和法规司委托项目《新中国工业史》的编撰;获批了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研究生高水平教材”系列之“中国工业精神谱系”课题;开展工业文化研究工作坊;指导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中国式现代化视野里中国工匠精神的演进历程:以劳动模范为切入点”和“十七年工业歌谣的文化精神建构研究”。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在众多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在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汪永平老师的探索也受到诸多社会媒体的关注,诸如“中国工业新闻网”《陕西日报》的“群众新闻网”和《陕西科技报》等。未来,汪永平老师也将继续推进“红色工业文化”的教学与科研,在传承与创新工业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业遗存及培植与塑造工业精神方面,彰显工业人的担当与责任,更好地推进工业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更好地培育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

带领学生寻访口述改革之路,书写记忆复兴梦想

从2018年起,汪永平老师主持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的“改革开放口述史”社会实践。作为负责人,汪永平老师带领课程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她亲自拟定教学大纲,制定操作规范,聘请专家对师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撰写报告,主持优秀口述史的颁奖,并带领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口述史国际周”学术活动等,形成完整的教学科研闭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路径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课程实践性、研究性、思想性及整体性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六年来,使众多授课学生增强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增强了国家认同感与政党认同感。该项目获得2023年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除了课程辅导,汪永平老师组建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22年暑假,她带领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以“陕西乡村振兴口述史”为主题,深入考察了陕西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礼泉县袁家村、周至县水街和西安市鄠邑区的东韩村。既做到了“大思政课”育人,又做到了宣传乡镇政府、关中文化和西工大形象。该项目可以称得上是立体化、生动化和艺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

生命匆匆五十余载,育人漫漫三十余年。作为一个出生于教师之家、成长于156工程类大企业、就职于一个“为国铸剑”大学的学者,汪永平老师一生都致力于学习、育人、弘扬文化,致力于守学者之心、精匠人之技、筑师者之魂。研究中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提升育人实效,是汪永平老师的最大愿望与最深沉的追求。而这一切,也给她带来无与伦比的满足感、自豪感与愉悦感。三尺思政课讲台,是她人生的舞台。

文: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

图:汪永平

编辑:赵静瑶

审核:蒲传新 郭雅楠

上一条:【强师德·铸师魂】吕焰:探索教学创新,提升育人成效

下一条:【强师德·铸师魂】赵波:重教乐研,根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