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我院兼职博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刚《中国教师》发文: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时间:2018-07-11 浏览量:

 

培养青少年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广大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再单向度地依赖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这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挑战,亟待教育者转变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借鉴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进而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特点,也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准确了解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特征,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的思考模式和行动逻辑。

01

主体性与独立性凸显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是遵循用户思维,凸显用户至上、以人为本、体验为王,让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在感受网络带来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凸显了他们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一方面,互联网提供的学习平台给了青少年多样性的选择,网络互助式的问答平台和社区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课堂外更多的辅助渠道,青少年带着主动性在网络世界寻觅所需信息;另一方面,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行为。它所提供的开放、共享、自由的交流平台让人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和独立权,广大青少年可以在新媒体平台的交流互动中即时、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顾虑家长、教师的看法或评价,此时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显现得非常充分。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方式和行事风格,要意识到青少年在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与行为变化,更加主动地提供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平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有益身心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长、体现价值。

易变性和随意性叠加

02

互联网时代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时期,其思想行为上普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或然性。正因为人的不确定性存在,我们才需要教育,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互联网给予学生快餐式的信息即刻获取方式,很容易点燃他们的兴趣,但也很难使他们进一步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容易形成“看上去什么都懂,其实只是一知半解”的一种认知现象。青少年时期正是塑造人的“三观”阶段,他们往往容易听信外界的话语言论,但由于受成长阶段的认知和生活经历所限,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言论、观点缺乏准确判断和理性筛选,在网络多声道话语体系包围中,就会出现迷茫、浮躁和动摇,甚至对事情的看法变得更加随性、易变。

03

便捷性和矛盾性共存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已逐渐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不再仅仅依赖课堂和教师,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内事不决问百度”,遇到问题、难题上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帮助现已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但与此同时,由于获取信息的手段与方式方法发展迅猛,导致学生在很多时候不需要记忆——知识变成一种随手可得的存在,进而缺乏潜心钻研的耐心,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把握出现异化。这种现象是人脑和信息化博弈带来的“接收陷阱”,青少年很难避开这个陷阱造成的困境。

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育人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把握这些新特征,探索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是适应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01

立德树人——根本遵循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立德才能树人,一个人的“才”只有与“德”相匹配,以“德”为引领,才能真正成为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如何引导青少年做好“立德”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少年儿童“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立德才能树人,德是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立德树人,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同时,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理想信念教育——关键环节

02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新媒体时代,信息与文化多元混杂、良莠不齐,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又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青少年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向往,甚至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新特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引导青少年将个人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既要重视基础环节,从少年儿童抓起,又要做好长期打算,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既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又要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唯有如此,青少年才能在多元文化自主选择的新媒体时代,始终坚定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确保后继有人。

0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任务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学校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特性,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落细落小融入青少年的具体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养成美好的精神境界和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广大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身体力行,引导好孩子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结合课堂讲坛和校园阵地,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有效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文化育人——重要载体

04

新媒体时代对青少年思想上的最大影响,其实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是“化”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文”来“化人”,从根本上决定了“化人”的最终成败。网络是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类型,网络行为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如何用科学健康的网络文化内容正确引导青少年,是新媒体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中国古代经典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民族文化基因,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用网络的流行方式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宣扬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二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灵魂,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同时创造出来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和优秀教材。要用网络方式宣传这些革命精神,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和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从小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和革命文化中的智慧滋养、精神砥砺凝练在一起。实践证明,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只有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结合起来,把文化产品创造与文化环境营造结合起来,把“线上线下”的文化引导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新视角、新思维,同时也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环境和新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互联网交流平台,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传统守旧,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立足互联网影响下的学生特点,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01

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激发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

互联网遵循用户思维,打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疆界,消解了信息传播者之间的地位差异,在互联网中任何人都是地位平等的。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下成长的一代都更加注重沟通与交流,更加注重话语权与参与感。教育者必须重视教育对象特点的变化,转变工作的思维和方式,淡化传统权威,倡导自由沟通,平等对待教育对象。学校要用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深化内容,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沟通与交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彰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和需求,培育学生的认同感与获得感,进而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和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

用网络平台思维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02

新时代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为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它不仅更新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教育方式的认知,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教育方式。针对日益多样的网络平台,一方面应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宣传规划,始终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又需要根据青少年的言行特征进行有效调适,使素材与内容的组织符合教育定位。

学校既要衔接好德育课程与文化课程育人作用的关系,发挥好德育课在构建为学生一生健康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广泛发挥文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平台和教育合力;又要发挥“教师思政”作用,调动“学生思政”的主体能动性,使青少年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成为他们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用学生的话语体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和亲和力;还要着力破解网络、传统媒体统筹协调的问题,加强网上网下的工作统筹,推进教师主体向学生客体的单向传输向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交互转变。另外,在教育内容上,要增强政治性、科学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融合,增强感染力和持久力。

03

用互联网迭代思维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

互联网企业以其特有的迭代思维快速推动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面对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虽然青少年往往是最新科技、最新技术的最新接收者,教育者往往是被动、落后地使用某项互联网技术;但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丰富信息资源和便利交流方式使教育主体的思维视域逐渐开阔,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选择用还是不用、多用还是少用,或者什么时间用,而是人人都需要面对这种工作方式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将兼具即时性和智能性的互联网的平等、开放、互动、共享有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加快捷有效地掌握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实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方式方法开展工作,才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

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

04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思维最关键的转变在于从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使得大数据像具有生命力一样,获得类似于“人脑”的智能甚至智慧。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来建构和分析青少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地域等维度的特性差异,再根据这些不同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根据人的群体特性,在互联网共享、多元的文化里面,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生态圈,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趋同的伙伴,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朋辈教育;可以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发现、挖掘、尊重学生的闪光点,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把握引导方向。生长并生活在海量信息供应下的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必然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选择的多样性、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智能互联网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要善于在海量的信息中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长与价值,让学生在自身价值的体现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塑造。

上一条:十大正规买球网站app在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下一条:学院党委召开第六次委员会议